唐代苏敬等编著的《新修本草》是我国第一部药典学著作,其中记载了熊胆粉:“味苦,寒,无毒。”
明代李时珍编著的《本草纲目》载其:“苦入心、寒胜热,手少阴、厥阴、足阳明经药也。”李中梓所编著的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载其:“入胆经。”
清代黄宫绣编著的《本草求真》载其:“入心、肝,兼入脾、大肠。”叶天士编著的《本草再新》载其:“味甘,性寒。”严洁、施雯、洪炜共同编著的《得配本草》载其:“苦,寒。入手少阴、厥阴经。”黄元御编著的《玉楸药解》载其:“味苦,性寒,入手少阴心、足少阳胆、足厥阴肝经。”
现代1963年版和1977年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载其:“苦,寒。”《中华本草》载其:“味苦,性寒。归肝、胆、心、胃经。”《广西药动物》载其:“入心、肺、肝、胆经。”
综上所述,熊胆粉的性味归经可概括为味苦,性寒。归肝、胆、心、肺、脾、胃、大肠经。药性理论认为苦味药能泄、能燥、能降,多具有清泄、通泄、降泄及燥湿的功能,寒性药多具有清热、泻火、解毒的作用。熊胆粉归肝、胆、心、肺、脾、胃、大肠经。熊胆药性苦寒,主入肝、胆经,能清肝泻火,明目退翳,主治目赤翳障;清肝胆湿热,利胆退黄,主治黄疸尿赤;入心经,能清心通脉止痛,主治心痛;入心、肝二经,能清热开窍,息风止痉,主治时气热病,疰忤神昏,小儿惊风,癫痫抽搐;入肺经,能清肺利咽,化痰止咳,主治咽痛喉痹,痰热咳嗽;入脾胃经,能消积导滞,杀虫疗疳,主治食积腹痛,疳积发热;入大肠经,能清热燥湿,主治湿热泻痢,痔疮漏疮。“诸痛痒疮皆属于心”,入心经,又能清热凉血解毒,主治疔毒恶疮,蓄血,血淋。为熊胆粉临床广泛用治各科疾病提供了药性理论依据。
|